大家知道,古代的孩子必须要学的一门功课,就是叫作《小学》的。这个《小学》其实基本上就是关于学字的内容。古人对于汉字是有一定的敬重的,因为汉字具有着神性,能够神奇地记录世界、传达感情,而且还能广泛地传播文化。秦始皇统一了汉字,更加使得中国的五湖四海、神州的各个角落,说各种方言的人,能够相互了解。汉字的作用就像神的启示一样,具有普世的意义。其实,古代,也有汉字训诂的做法。古诗离仓颉造字的时代还是比较近的,所以,古诗在写作时,对于汉字的使用一定是十分讲究的。


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首先,可以适当插入一点汉字字源的教学,是有必要的,让孩子们在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意义的同时,受到汉字传统文化深远的影响和浸染。

比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便有一些汉字在字源让孩子有所领略。 比如“登”,意思是上升,但起初这个“登”是一种祭器,因此,无论如何,这首诗便有一种庄严的意思在里边。

夏夜苦热登西楼(柳宗元)

登楼(杜甫)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登泽州城北楼宴(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登郢州白雪楼(白居易)

关于登楼,白居易可以说是最多的。

每一首登楼的诗都会使人感到一种庄严的情感在里边,要么是历史的,要么是志向的,要么是感慨的。这样通过字源解说,孩子们在读这首诗之前就会产生某种期待了。而不需要再去介绍王之涣的背景,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了。而且可以说,很多写作背景怎么可能保证是真实的呢?历史是写作历史的人的历史。

接下来,我们或许就可以进入到语义的阶段了。

比如上面这首《登鹳雀楼》,让孩子明白“依”的字源,原来是“人在衣中”,那是一种眷恋的感受,那是一种安全的动作。于是美感也就来了。 接下来再看“尽”,指的是没有了。也就是这样的美好的景象终究没有了。

再出示“穷”的意思是,有劲使不出,被压迫的感觉。实际上,也就是努力使局促的视线达到极致,也是很费力的。这样解释,孩子可能跟感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想要打开新的人生局面的意思,但也略微显得无奈的情感。

这样一来,我们无需再去考据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了解王之涣当时的失意之情,从这首诗所用的字词,我们就能感到了。

第二,我们或许还可以根据汉字的排列方式,来了解古诗,感受古诗,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白日”“黄河”,美不美呢?孩子估计会说美,但若是老师呈现出那样的画面,可能这样的画面并不是令人愉快的。

黄河入海流,原本是黄河流入海。入海,让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目的地,然后才知道河水流动的方式,这是一种多么奔涌的画面啊,但这期间难道不藏着一种急切的心情吗?

“千里目”,肯定不是“千里眼”的意思,而是“目千里”,也就是“欲穷目千里”,也就是让自己的眼睛看到千里之外的意思。但是,这里的顺序也调换了,不仅有读起来好听的意思,其实“u”音也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在里边。教学时可以让孩子们感受顺序调换之后声音引起的情感的变化。孩子们感受汉字顺序调换的过程,其实也是欣赏汉字深厚魅力的过程。

最后,每一首诗都可能有一个或者两个汉字是诗歌的“眼睛”。这跟《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艾德勒的说法也是一致的,每一本书最终都会落实到一两个不显眼的词语可以表达整本书的意思的。诗歌也一样。正如《登鹳雀楼》,我觉得这诗眼便在这“欲”上,人的欲望是难以穷尽的,但若要不断满足,需要不断登楼。这其实也表达了王之涣的无奈,或者不得已而树立一种志向。

关于以上的理论,可以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作《汉字的模仿》,作者葛兆光,是个很有思想和学问的大学教授,他对汉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研究得颇为深刻。

总之,古诗是一种经典,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会闪耀它独特的魅力,我们或许并不能从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古诗,但我们一定可以从汉字本身来看到古诗中蕴藏的意思和情感。这对孩子们来说当然也是有相当的好处的。

 
0人点赞